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两会 | 民盟籍政协委员议政建言风采录

北京民盟 2021-08-26


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各位民盟籍政协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主动担当作为精神,紧紧围绕大会任务,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展现北京民盟的良好精神风貌。今天,我们摘录活跃在北京“两会”上的12位民盟籍政协委员的建言内容摘要,集中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


宋慰祖(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发挥北京传统文化优势,如何发挥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让沉寂无声的历史遗迹被激活,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体现人文北京内涵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曹雪芹故居的重建是用好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提升北京国际文化影响力的有益尝试。位于现东城区(原崇文区)磁器口的“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处于展陈准备阶段。建议以复建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为基点,结合“疏整促”工作,利用好腾退空间,选址建设曹雪芹与《红楼梦》纪念馆。组织开展红学研究、研学等活动,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曹雪芹与红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专业学术组织的作用,用好纪念馆,共建国际红学交流平台。应将其建成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点,形成中轴线上国际交往的文学打卡地。


申金升(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北京是一个特大型城市,也是一个内陆型和消费型城市,这决定了北京的生活必需品以输入型作为城市保障的基本形态。由此,自给自足和加强区域联动两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城市生活必需品这种供应保障服务在系统的质量要求上明显提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民生应急保障能力。第一,保持一定的市场联动,加大跨区域的大空间尺度的协同,从而提升城市的保障能力。第二,流通企业在网点布局、运输配送等方面有相应的服务能力。第三,政府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夯实应急保障能力,能够解决短期内异常状况。不过,从长期的角度讲,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的规律和机制。


以下北京市政协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许艳丽(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教育是面向人的,而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系统性工程。大家观念上普遍重智育而轻其他。在实际工作中,师资匮乏也是许多学校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的瓶颈。音体美师资的结构性短缺,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正常开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现状,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突破口最终还在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上。建议在北京市大中小学内将德智体美劳全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继而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将“三好”评选变为“五好”评选,更好地推进学生五育并重、全面发展。五好学生评选办法在原有重点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身心健康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增加审美情操、劳动素养的新标准。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将探索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破除唯分数论。


吴卫东委员(右一)与其他两位委员交流

吴卫东(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八十中学教研组长):

突发事件因处置不当造成生命凋零的悲惨事件在中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学校应设置安全体验课时,让应急知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成为学生的终身技能。我国民众应急知识普遍不足,实践体验机会更少,全国应急教育覆盖率不足10%,因此公众面对突发危险时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学校教育是应急避险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学生学业负担重,课时紧张等问题,学校在进行健康和避险教育时多以讲解和视频教育为主,很少有实践体验。避险和应急处置是程序性知识,要通过经常训练才能掌握,因此呼吁教委应建立相应的机制,给予合理的课时,将课时分散到生涯教育、班校会时间,使学生切实提高应急能力。


李 玮(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舆情管理和抗疫同样值得重视。疫情一波一波,传染性和影响力呈逐渐减弱态势,而舆情一波波扩散,越到最后越是失实变形,影响力越大。负面舆情对民众情绪、社会稳定的破坏性丝毫不亚于新冠病毒。所以,必须及时把控住舆情的蔓延,迅速控制社会情绪被激化。对舆情的预防和化解,概括起来就是四件事:预判、监测、控制、疏解。政府应该关注舆情的动向,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做好舆情预警防范,充分利用新媒体数据平台,进行有效舆情监测。舆情爆发的早期,如果能迅速找出信息来源,把不良信息扼杀在摇篮中,便可以及时化解危机,把不良的社会影响降至最小。建立政府专门信息平台,利用社会化新媒体大平台进行推送,是控制舆情的有效方法。


李娜委员(左)接受采访

李 娜(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副院长):

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是在竞技场上面对强大对手时,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的精神。因此当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举办这届奥运会,更需要弘扬体育精神,向世界展现不一样的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建设体育强国要发挥人才优势,让奥运冠军走进校园、走上讲堂,让冬奥知识普及和体育思政课有机结合。建设体育强国要科技先行,通过新媒体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建设体育强国要发挥体育独特优势,不断加强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吸引国际组织落户北京。


李光熙(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兴区体育局副局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的全面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整体上看,应对“双循环”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首都农业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融合深度不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创新。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推动首都乡村持续振兴,提出以下建议如下: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业态的升级。首都农业既要服务于首都功能定位,又要服务于超大城市消费市场。因此,深耕一产和三产,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推进首都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各区依托区域内优势主导产业,优化乡村产业体系。三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深挖农用地效益潜力。四是创新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探索农业园区型发展机制。


李宝聚(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受局地新冠疫情影响,最近北京百姓们的“菜篮子”越来越沉,居民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蔬菜等副食品供应。首先,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菜篮子”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制度,解决通往北京的蔬菜等副食品物流运输等问题,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同时,加强线上鲜食产品销售工作,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其次,发挥生产型与流通型国有企业的核心作用,全力保障首都市场食品供应充足。在保生产的同时,加强菜农与流通人员的防疫工作。在卖菜前要沟通好价格,减少交易时的接触,交易时人带口罩,收钱用手机支付,减少接触几率。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北京本地蔬菜等副产品的生产,以解决北京居民副食品常年稳定供应,尽早实现本地蔬菜等副食品20%的自主供应。
季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建筑垃圾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不仅会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还会影响民众生活,增加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甚至威胁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垃圾经过再生处理可替代天然材料且能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目前,全国尚无城镇固废(建筑垃圾)治理的全链条专门性科研平台。建议北京应率先建立“城镇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科研大平台,填补领域空白。可采用逆向物流、人工智能等多途径方法交叉运用,系统研究建筑工程评价、规划设计、绿色施工、建筑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环境评估与控制、监测与精准管控等绿色关键技术,并借助管理政策研究将技术嵌入整个城市治理体系,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胡 澎(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

北京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面临人口规模大、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外来人口多、老龄化现象严重等社会问题,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一是加快法制建设,适时出台或修订各项法律以应对社会问题。二是培养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将社区志愿者、微信群等民众自发的群体转化为党领导下的社区、社会组织。三是建立政府、民众、社会组织之间的新型合作互补关系,在社会治理中更多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四是扩大公民参与、疏通利益诉求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推广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五是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养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通过广泛的市民参与培养和提升民众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董 瑞(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董事长兼院长):

中医药五千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自西汉二千多年来,中国先后发生了300多次瘟疫的流行,在与疾病的角力中,中医药的贡献造福了全人类,2003年抗击“非典”,时下抗击新冠肺炎,中医药再次让全世界人们看到它的辉煌。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了市、区、乡镇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基础和服务能力。但是,中医药还并未在疫情防控上发挥最大程度的作用。建议进行顶层设计,将中医药纳入北京公共卫生体系在北京市、区各级中医医院,设立中医药救治重大疫情机构,完善中医药救治、急救功能。此外,中医药下沉到基层网底,加强社区、乡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中医药防疫专家队伍及中药储备制度,贯彻执行中西医并重政策,完善中西医救治体系,应对重症、危重症救治,重大疫情防治。


资料图片


霍建新(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馆长):在积极筹办冬奥会的同时,还要谋划好赛后场馆的运营。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与其他类型运动场地相比,冬奥运动场地存在着能耗大、季节性强等难点。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冬奥场馆场地赛后运营方案,关注场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应尽快建立冬奥绿色场馆评价体系,降低场馆运营成本,为后冬奥时期场馆场地的可持续运营打下基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新京报客户端、北京商报客户端、千龙网、人民政协网、人民法治网、新华网等



推荐阅读

▶ 民盟北京市委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 2021北京两会︱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程红参加民盟界别讨论

▶ 2021北京两会|一图读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北京两会 |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北京民盟优秀提案获表彰

 2021北京两会 | 让我们共同期待北京民盟好声音



请长按二维码

关注北京民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